一、安装前准备:聚焦抗扭性能基础保障
1. 环境与工具适配
环境要求:
安装环境需满足ISO Class 8 级洁净度(粉尘颗粒≤10 万颗 /m³,≥0.5μm),避免切削液、金属碎屑侵入滚道;工作温度控制在 - 20℃~+120℃(CG 系列标准温域),湿度≤85%(无冷凝),防止导轨锈蚀或润滑脂失效(抗扭工况下润滑不足会加剧磨损)。
专用工具清单:
精度工具:0.001mm 级千分表(测抗扭工况下的平行度)、0.02mm/m 级水平仪(测导轨水平 / 垂直度)、扭矩扳手(对应螺栓规格,如 M5 螺栓额定扭矩 2.5~3N・m,需参考 HIWIN扭矩表);
抗扭辅助工具:扭矩加载工装(模拟实际工况验证抗扭性能,可选)、塞铁片(0.01~0.1mm,用于校准安装平面平整度,保障抗扭时负载均匀)、无尘布 + 异丙醇(清洁导轨 / 滑块安装面)。
2. 产品参数核对与状态检查
核心参数确认:
核对导轨型号(如 CGW20、CGH25)、预压等级(L 轻预压 / M 中预压 / H 重预压,标注于滑块侧面,抗扭工况优先选 M/H 级)、精度等级(H/P/SP/UP,重型切削设备建议选 SP 级以上),确保与设计的扭矩负载(如 MX 绕 X 轴扭矩)匹配。
外观与功能检查:
导轨滚道(四列圆弧沟槽)无划痕、锈蚀,滑块端盖无破损(O 型结构的密封件直接影响抗扭时的防尘性);
手动推动滑块,运行阻力均匀(空载阻力≤6N),无卡顿或 “弹跳感"(若有异常,可能是滚道异物或预压偏差,会削弱抗扭性能)。
二、核心安装步骤:精准控制抗扭关键指标
CG 系列的抗扭性能依赖导轨安装精度(平行度、直线度)和负载分布均匀性,安装需重点关注 “双导轨平行校准" 和 “滑块负载居中"。
1. 单导轨基准安装(抗扭工况多为双导轨,单导轨仅作辅助)
步骤 1:安装面平整度优化
清理安装台面(如机床床身、自动化模组基座),用 400 目以上砂纸打磨基准面,去除毛刺;用异丙醇擦拭后,用千分表检测台面平整度,偏差需≤0.05mm/m(若超差,用塞铁片找平,确保导轨贴合后无局部应力,避免抗扭时变形)。
步骤 2:导轨定位与螺栓紧固
将导轨基准面贴合台面基准边,用定位销固定导轨一端,确保导轨与运行方向平行(偏差≤0.01mm/m);
螺栓紧固原则:采用 “从中间向两端分步拧紧"(区别于普通导轨的对角线,CG 系列抗扭需避免导轨两端受力不均),先预紧(扭矩 50% 额定值),再用千分表测导轨直线度(SP 级需≤0.005mm/300mm),确认无偏移后,按额定扭矩拧紧(如 M6 螺栓 5~6N・m)。
步骤 3:水平 / 垂直度校准
水平安装:用水平仪沿导轨长度方向每 300mm 测一点,水平度偏差≤0.02mm/m;
垂直安装(如机械臂立柱):用千分表测导轨垂直度,偏差≤0.03mm/m(垂直度偏差会导致抗扭时负载偏向一侧,降低使用寿命)。
2. 双导轨平行安装(抗扭核心场景,如 CNC 加工中心 X 轴)
CG 系列抗扭性能需通过双导轨同步承载实现,平行度是关键:
步骤 1:基准导轨优先校准
先安装 “基准导轨" 并完成直线度、水平度校准(精度达标后固定),以此为参照校准另一根 “从动导轨"。
步骤 2:双导轨平行度精准控制
将千分表固定在基准导轨的滑块上,表头分别接触从动导轨的侧面(测侧向平行度)和顶面(测高度平行度),推动滑块全程运行(建议每 500mm 记录一次数据):
侧向平行度偏差:SP 级≤0.008mm/300mm,UP 级≤0.005mm/300mm;
高度平行度偏差:≤0.01mm/300mm(高度差过大会导致扭矩负载集中在单侧导轨,抵消 O 型结构的抗扭优势)。
步骤 3:滑块与工作台安装(负载居中是关键)
清洁滑块顶面安装面(去除防锈剂,严禁手触滚道),将工作台重心与双导轨滑块中心连线对齐(偏载量需≤5% 额定负载,如 CG20 额定动负载 17.7kN,偏载≤0.885kN),避免抗扭时产生额外弯矩;
滑块螺栓紧固:采用 “对角线分步拧紧",铝合金工作台扭矩降低 10%~20%(防止台面变形),固定后手动推动工作台,确认运行顺畅,无 “卡阻感"(卡阻可能是平行度偏差,需重新校准)。
3. 多滑块组合安装(高扭矩负载场景)
同一导轨上安装多个滑块时,滑块间距需≥3 倍滑块长度(如 CG20 滑块长度 60mm,间距≥180mm),确保扭矩负载均匀分布;
非互换性 CG 型号需按出厂 “配对标记"(如刻线、贴纸)安装滑块与导轨,避免因精度偏差导致抗扭性能下降。
三、运行调试:验证抗扭性能与精度稳定性
1. 空载试运行(重点测抗扭顺畅性)
低速调试:以 100~300mm/min 速度驱动工作台,运行噪音(CG 系列空载噪音≤65dB (A)),无 “金属撞击声"(同步联结器故障)或 “摩擦异响"(润滑不足);
扭矩模拟测试:用扭矩加载工装(如偏心砝码)对工作台施加设计扭矩(如 MX=50N・m),推动工作台全程运行,确认无卡顿,千分表检测定位精度偏差≤±3μm(SP 级)。
2. 负载试运行(贴近实际抗扭工况)
逐步加载流程:
先加载轴向负载(30%→50%→80%→100% 额定负载),运行 10 个循环,检测定位精度;
再叠加扭矩负载(30%→50%→80%→100% 设计扭矩),每个负载等级运行 20 个循环,重点观察:
精度稳定性:扭矩负载下定位精度偏差增幅≤20%(CG 系列 O 型结构抗扭,增幅通常<15%);
温度控制:运行 30 分钟后,滑块温度≤环境温度 + 15℃(温度过高可能是预压过紧或润滑不足,会削弱抗扭刚性);
噪音变化:负载下噪音≤70dB (A),无异常噪音(如 “咯噔声" 可能是滚道异物)。
四、日常维护:延长抗扭寿命与精度保持
1. 润滑维护(抗扭工况需强化润滑)
润滑周期:
普通工况(清洁、常温):润滑间隔8000 公里(或 1500 小时),后续每 4000 公里补充一次;
高扭矩 / 粉尘工况:缩短至 2000~3000 公里(或 800 小时),避免滚道磨损导致抗扭性能下降。
润滑脂选型与操作:
优先使用 HIWIN 专用润滑脂(如 HG-Series Grease,锂基脂,耐温 - 20℃~+120℃,抗磨性能适配四列滚珠);
润滑方式:通过滑块侧面润滑嘴注入(每次注入量:CG20 滑块约 0.6g,CG25 约 0.8g),注入后推动工作台往复 5~10 次,确保润滑脂均匀覆盖滚道(抗扭工况下润滑不均会导致局部磨损)。
2. 防尘防护与清洁
密封件检查:每周检查滑块端盖的双唇口橡胶密封圈(CG 系列标配 IP54 防护),若发现变形、破损,需立即更换(粉尘进入滚道会加剧抗扭时的摩擦,缩短寿命);
导轨清洁:每月用无尘布蘸异丙醇擦拭导轨顶面 / 侧面(避免触碰滚道),去除切削液、粉尘;若为木工 / 石材加工场景,建议加装金属防尘罩(升级至 IP67 防护),防止颗粒侵入。
3. 定期精度复检(抗扭性能校准)
每 3 个月用千分表检测双导轨平行度(侧向 / 高度),若偏差超过初始值的 50%,需重新用塞铁片找平;
每 6 个月进行 “扭矩负载精度测试":施加设计扭矩,用激光干涉仪测定位精度,若偏差超标(如 SP 级>±5μm),需检查导轨滚道磨损(用千分表测滑块间隙,磨损超 0.01mm 需更换导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