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技术特性与适配场景
自润系统原理内置可更换储油装置(双油箱设计),通过毛细虹吸效应将润滑脂输送至滚珠沟槽。当丝杠运行时,摩擦热促使润滑脂软化并均匀涂布于滚道,
形成 0.01-0.03mm 厚的保护膜,有效降低摩擦系数至 0.002-0.005。与 E2 系列相比,EL 通过螺帽两端的辅助润滑模块进一步延长维护周期,在 0.2 倍动额定负荷下可持续运行2500 公里以上。
关键参数与适配性
润滑周期:标准工况下可维持2000 小时 / 10000 公里无需维护,较传统丝杠延长 3-5 倍;
环境兼容性:工作温度 - 20℃~+120℃,湿度≤85%(无冷凝),防尘等级 IP65(标配双唇密封圈);
负载能力:额定动负载较普通丝杠提升 15%-20%(如 SFVR2005-EL 动负载 23.8kN),适配全电注塑机、高速冲床等高负载设备。
二、安装操作规范(关键影响自润效能)
1. 安装前准备
工具适配:
除常规工具(扭矩扳手、百分表)外,需配备自润油箱拆卸扳手(HIWIN 标配)和润滑脂检测笔(检测滚道润滑状态);
清洁要求:
用异丙醇擦拭丝杠轴、螺母及安装基面,避免粉尘堵塞导油孔(孔径 0.5mm)。清洁后需在 1 小时内完成安装,防止二次污染;
参数核对:
确认型号(如 SFVR2005-EL)、预压等级(Z1/Z2)、自润模组类型(单油箱 / 双油箱),确保与设备设计负载(如动负载≤C 值)匹配。
2. 核心安装步骤
支撑座安装:
采用 “固定 - 游动" 支撑方式时,游动端需预留 0.1-0.2mm 轴向间隙(补偿热膨胀),并用千分表校准同轴度(偏差≤0.01mm/m);
螺母座定位:
将螺母预固定在滑台上,手动推动滑台全程,确保无卡阻;
用百分表检测螺母座与导轨的平行度(径向≤0.01mm/100mm,轴向≤0.005mm/100mm),校正后按对角线顺序拧紧螺栓(M6 螺栓扭矩 4-5N・m);
自润模组保护:
安装时避免挤压自润油箱(透明材质可观察液位),若液位低于 “MIN" 线需补充 HIWIN 专用锂基脂(型号 HG-760,填充量为油箱容积的 80%)。
3. 自润系统激活
初始运行:
手动推动滑台以 50-100mm/min 速度往复运行 10-20 次,确保润滑脂渗透至滚道深部。用检测笔轻触滚道,应显示均匀油膜;
空载测试:
通电后以 100-300mm/min 低速运行,监测噪音(≤65dB)和温升(螺母表面≤环境温度 + 10℃)。若出现金属摩擦声,可能是导油孔堵塞,需用 0.3MPa 压缩空气吹扫。
三、运行监控与维护策略
1. 实时状态监测
可视化检查:
定期观察油箱液位(每运行 500 小时),若降至 “MIN" 线以下需更换油箱。透明油箱可直接查看润滑脂颜色,若变黑或结块需立即处理;
温度与振动:
用红外测温仪检测螺母温度(异常温升>15℃/ 小时),振动仪监测振幅(>0.008mm 需排查自润失效)。
2. 模块化维护流程
油箱更换:
停机断电,用拆卸扳手取下旧油箱(无需拆解丝杠组);
清洁油箱接口,装入新油箱(HIWIN 原厂件,型号 QE20C-EL 对应 φ20mm 丝杠),顺时针旋紧至扭矩达标(如 M5 螺栓 2.5-3N・m);
手动运行 5 次,确认无漏油后恢复生产;
深度维护:
每运行 6000 小时或 30000 公里,需拆解螺母检查滚珠磨损(沟槽表面粗糙度 Ra>0.1μm 需更换),同时清洁自润模组内部油路。
3. 特殊工况应对
高温环境(>80℃):
选用高温型润滑脂(HG-760H),并缩短维护周期至 1500 小时;
粉尘密集区:
加装风琴式防尘罩(HIWIN 可选配),每周用压缩空气吹扫丝杠表面,防止粉尘进入自润模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