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10-17
点击次数:108

1. 安装操作:核心控制精度与受力平衡
安装是决定轴承性能的关键环节,需严格遵循精度要求和受力均匀原则。
安装面预处理:安装轴承的轴和座孔表面,需保证粗糙度 Ra≤1.6μm,且端面跳动、径向圆跳动需符合产品手册要求(通常≤0.005mm),避免因安装面精度不足导致轴承偏载。
定位与固定:优先采用 “一面定位 + 螺栓紧固" 方式,固定螺栓需沿圆周均匀分布,且按对角线顺序分 2-3 次逐步拧紧(拧紧扭矩参考手册,避免过紧导致轴承变形),确保轴承内圈 / 外圈与安装面贴合无间隙。
避免安装损伤:禁止直接敲击轴承滚道或滚动体,如需辅助安装,应使用专用工装(如套筒)均匀施力于内圈或外圈,防止滚道划伤或滚柱错位。
2. 运行使用:匹配工况与状态监测
需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控制负载、转速,并定期监测运行状态,避免异常磨损。
负载与转速限制:严格遵循产品手册中的额定动负载(C)、额定静负载(C0)及最高转速(Nmax)要求,禁止超过额定静负载的 50% 长期运行,且转速需结合润滑方式调整(油脂润滑通常低于油润滑转速)。
径向与轴向受力平衡:该类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、轴向及倾覆力矩,但需确保各方向负载均匀,避免单一方向过载(如倾覆力矩过大易导致滚道局部磨损,缩短寿命)。
运行状态监测:定期检查轴承运行温度(正常应≤70℃,温升≤40℃)、振动值(参考 ISO 10816 标准)及异响,若出现温度骤升、振动超标或异常噪音,需立即停机排查(常见原因:润滑不足、安装偏斜或滚道损伤)。
3. 润滑与维护:延长寿命的关键
交叉滚柱轴承依赖润滑减少滚道摩擦,需建立定期润滑与清洁制度。
润滑方式选择:低速、间歇运行场景优先选用锂基润滑脂(如 ISO VG 32-68),高速、连续运行场景建议采用油润滑(如 ISO VG 46-100 润滑油),且润滑脂填充量需控制在轴承内部空间的 1/3-1/2(过多易导致温升过高)。
润滑周期:油脂润滑环境下,一般运行 100-200 小时需补充润滑;油润滑需定期检查油位(保持在油标 1/2-2/3 处),每 6 个月更换一次润滑油(恶劣环境下缩短至 3 个月)。
清洁与防护:运行环境若存在粉尘、液体等污染物,需配套安装防尘盖或密封圈(HIWIN 部分型号自带防护结构,需确认产品规格),定期(如每月)用清洁棉布擦拭轴承外圈表面,避免污染物进入滚道。
4. 拆卸与储存:避免闲置损伤
长期闲置或更换时,需正确拆卸并妥善储存,防止锈蚀或变形。
拆卸方法:拆卸前需清理轴承表面油污,松开固定螺栓后,使用专用拉拔器(需贴合内圈 / 外圈端面)均匀施力,禁止强行撬动滚道;若轴承与轴 / 座孔过盈配合,可轻微加热内圈(温度≤80℃)后再拆卸。
储存要求:闲置轴承需清洗后涂抹防锈油,并用防锈纸包裹,存放于干燥、通风环境(温度 5-25℃,湿度≤60%),避免与腐蚀性物质接触,且禁止堆叠存放(防止轴承受压变形)。